一个月前,偶然开个这个博文,后来因为9月份评奖学金的事情闹得身心俱疲,屡次想继续写都耽搁了。本来以为博文关心的同学不多,没有想到大家对这个话题都很热心,遂继续完成这篇博文,算是给大家迟到的补偿。
这一周没有给大家开班会,一来是由于刚刚分专业,有的班级班长都还没有定,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一直在想如果开班会课的话,我该说点什么。现在的你们,在东华大学已经有两年了,你们对学校的了解,对专业课的聊聊,显然比我还多了,即使有不知道的,你们也有更多的途径去了解。我也想过给大家谈一谈大三的规划,但是绝大多数同学,都仿佛熟悉了一个公式一样,大三不外乎三种选择,考研+找工作+出国=大三。所以,如果再跟你们唠唠叨叨,我想绝大多数同学都要厌烦。
但是,作为你们的老师,我还是要坚持谈一谈我对大家的一些建议,哪怕你们会觉得我太“啰嗦”,想了一下,我还是选择从绝大多数比较关心的考研谈一谈。我相信同学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保研的生活像猪一样,找工作的累得像狗,而考研——则是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这个比喻虽然有点夸张的成分,但是经历这些的同学回头来看看,也会觉得未尝没有道理,尤其是那些准备挑战清华、交大、浙大这样学校以及中科院的同学。
通常我们的考研大军分为两类,一类是选择本专业的,不管是选择电气类的,还是通信工程,或者控制科学与工程方向,这些都是做跟电气和信息类相关,其实都可以说读的还是本专业。另外一类是夸专业考试的,比如有同学跟我交流过,想考管理学院的研究生,也有同学想读法律。一般而言,每年选择读本专业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而这其中的绝大多数是考本校的。2011年之前,应该说,就我们年级的总体情况而言,如果你前3年的成绩绩点在3.0以上,通过一番努力,考上本校研究生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考本校也是所有考研类型中最为容易的,因为不少出试题的老师就是平时给你们上课的专业老师,而且面试的时候,导致你基本上都认识,这个决定性的“刷人”阶段,你就比较占便宜了。但是,2011年开始,考研对于绝大部分同学而言,就比较难了。之前,我们学院名气不大,加之报考研究生的外校生源质量不高,因此学院经常“委曲求全”,把大量的调剂名额给了本校学生。也就是说,如果你考同济没有考上,或者同济的面试被刷,你仍然可以调剂到本校来,这等于给了考外校的学生一个“保险”,因而考外校的学生非常多,放弃本校保研名额去考研考外校的,也大有人在。随着学院重点学科以及国家一级博士点申报成功,外校生源的质量越来越好,调剂的名额也越来越少,客观上推动了2011年的改革,即今后学院对本校的调剂生不再额外照顾,与外校考生一视同仁。如此一来,考研考不上外校,调剂回本校的时代彻底终结了。2011年,信息学院调剂名额连20个都不到,但是参加调剂的人数居然达到了600多人,可见竞争之残酷。在这样的背景下,从09级开始的学生,能保研的大多都会选择保,放弃保研名额考外校的几乎没有,也就是说30多个保研名额全部满了,客观上增加了其他同学考本校的难度,因为他们不但要跟本校的同学竞争,还要面对来自外校的强大对手。2011年后,考研考本校不再容易,或者说“容易”只是与考外校相对而言,每年学院招收人数120人左右,保研去掉30多个,剩下不足80个名额就要竞争,一般而言,这其中约一半左右的名额能够被外校学生竞争上,留给本校的名额只剩40个左右,因而如果成绩排不到专业前1/4,考研考本校也是比较危险的。
其次,就是考外校。考外校的难度依照你报的学校的综合实力而定,一般越是名气大的学校,报的人也就越多,自然竞争也就越激烈。比如2012年的上海交大的电气类专业由于太热门,一度刷新了这个专业的面试分数记录,达到了395分,在这以前,这个专业370左右就差不多了。同济大学的工科也是相当热门,因为众多有实力不敢选择交大的学生,为了求稳选择同济,导致这个本来不应该这么热门的学校经常异常热门。就我们学校的学生实力而言,南大、复旦、浙大的难度可能在交大和同济之间,每一年报的学生不多,录取的也不太多。东南大学的难度,就08级的情况而言,要比同济稍容易一点,但也是比较难。这类的985名校,要求大家不仅仅是分数上投档线就可以,要知道考研面试刷人的一关才是最残忍的。
面试是各高校大复试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对于考生能否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每年研究生考试中,都会有一些高分考生由于面试表现欠佳而与研究生失之交臂,而分数“擦边”的考生却找到了很好的导师。所以说,在面试中如何表现自己,如何获得导师的青睐就显得非常重要。2012年研究生考试中,我们学院有两名同学很遗憾地被交通大学面试刷掉,其中有一个分数达到396分,同样,2011年的东华大学研究生复试,也有分数非常之高的外校学生面试被PK掉,应该说考到这样的分数很不容易了,但是不要忘记,导师们最想招收的“弟子”不是一味埋头苦读,高分低能的应试高手,他们更喜欢面试中头脑灵活,反应敏锐,并且有一些研究基础的学生。
所谓的研究基础,这个有多方面的考量,比如我们现在有很多同学都报名了东华创新和创业项目大赛,做这些项目其实就是跟着导师后面,把自己所学变成研究成果的过程,这就是搞研究;还有的同学利用暑假时间留校参加了“TI”杯上海市电子设计竞赛,以及接下来大家要重点准备的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包括电脑鼠走迷宫竞赛,以及大学生数模竞赛和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等,这些都是能够反应一个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所以如果大家有这些经历,很可能在面试中,以低分胜出。当然,如果有同学能够尝试着把自己研究的成果写成论文,在期刊杂志上公开发表,这更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们学院07级有好几个学生都在本科就发表了论文,为他们将来从事科研,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最后,谈一谈考外校之外专业。我个人是不大赞同大家这样去做的,我听过不少成功的例子,但是失败的更加多。在跟有的同学谈心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同学的想法还是比较单纯,比如有想考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和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姑且不论从工科跨考文科的难度,而是同学们对自己想考的专业根本缺乏了解。不是因为你觉得学经济学和新闻比学自动化和通信简单,结果就是真的简单;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构架,不是靠几个月的背书和记公式就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能学会的。我们反过来想想,想换专业考的,肯定都是热门专业,经济学和新闻学就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专业,录取分数都是非常之高,人家本专业学生苦学了4年都未必能够考上,你学多久?既然是热门专业,报考的人必然多,竞争之大可想而知。所以说,跨专业考试绝对不是大三时候,一时脑热做出的选择,你必须是建立在你对这门专业有着非常多的了解基础上,并且已经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你抉择的难度已经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否则,很可能,你就是众多考研大军中“炮灰”的一份子。
目前,对于09级大四的学生以及10级的硕士生而言,已经进入到了找工作的季节,其实大家稍加留意就会注意到,很多公司来招人,并没有规定具体哪一个专业方向,比如一定要通信工程的,自动化和电气的不要;绝大多数公司电气信息类的几个专业,或者是计算机和机械相关的专业都是可以的;另外有不少的公司比如银行、事业单位、机关等的要求更加宽泛,只写明是硕士或者本科以上。这说明了我们学一个专业不会定下终生,就算是研究生毕业,真正从事纯粹意义上的研发人员,天天待在实验室做项目的,也是很少的;绝大多数同学都是选择了与专业有一些有关的工作,而那些在硕士阶段继续有志与从事科研的同学,不少选择了硕博连读,或者直接申请国家公派留学基金出国了。上次开班会课时候,我们说到两种硕士研究生可以选择,一种是professional degree的,还有一种是acdemic degree的研究生,可能就是教育部门顺应了当前研究生当中,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同学越来越多的现实,而对研究生体制做出的一种变革。前几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数较低,但是这几年随着社会的广泛认可,以及国家对研究生学费改革,让专业学位和学术研究生都变成了公费,实际上,对于读研后就想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而言,这两者的差别已经越来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