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网络上一直热炒一个话题——农村大学生贫二代,这个话题十足的博人眼球,让人不仅联想到前段时间爆炒的话题“寒门再难出贵子”,这段时间来,各种各样关于农村大学生没有出路乃至不会成功的信息铺天盖地,让不少学生看完会感到隐约的窒息感,这个不安不关乎成功,不关乎前途,而是关乎现实。
中国农村与城镇的人口比例是3:1,如果照此推理,大概会有1/3的贫困大学生,在各个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大学生耳中,大概每个人都听过一句话“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大学”,这个看似很普通的一句话,确是最无能为力的父母说出的最坚定的一句话,因为对于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来说,读书是孩子的一个很好出路,当然也是唯一的一条出路。
现实生活中大学贫困生一般来自农村,然而面对贫困生的申请,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层出百变,好像贫困生就应该收的各种不公平的对待。武汉华中农大规定“每顿饭开销超过6.2元将会取消贫困生资格”,因为饭量大就被取消贫困生资格,这样的规定未免有点无理取闹。一卡通不能作为认定贫困生的一个标准,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吃饱饭的权利。如果照这样的逻辑来推理,以后农村孩子要当选贫困生,要么少吃饭,要么外出吃饭,总之就不能在食堂里“任性”消费。请问,这到底是在唱哪一出戏呢?难道大家不觉得,这样做不仅是陷入了助学金评定片面性的表现,更是对贫困生自尊心的伤害吗?
离开校园之后,从踏入社会找工作的那刻起,针对农村大学生隐约当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公平体现。如填写简历时,工作单位会更看重你爸妈的职务;筛选简历时,工作单位更注重你的工作经历;挑选人才时,工作单位会更倾向大城市的本地户籍;你可能会说,工作单位这样子做无可厚非,谁不想挑选优秀的人才?但是请你注意到,有背景的大学生与无背景的大学生表现根本不一样,因为当初起跑线不一样,怎么去与背景生竞争。再者现如今找个工作都是“拼爹拼妈”的时代,你让农村大学生拼什么?拼自己的爸妈吗?别逗了。还有现实生活中“官二代”与“穷二代”愈演愈烈,造成就业的严重不平等,你说是为什么?。
找工作时,农村大学生大概都改变不了一来是“身份的限制”,即先天不足制约其后发追赶;二来是“隐形限制”即就业的“明文规定”遭遇“暗设门槛,虽然相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不能针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户籍、院校等等限制条件,但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往往“灵活变通”,甚至“暗设门槛”;再者是求职成本,“贫寒学子”不堪“花销之重”,对农村大学生来说,交通、住宿、服务、就业培训等方面的花销往往成为他们求职路上一道“坎儿”,对他们抓住就业机会、获得上升通道,带来一定限制和负面效应。
到底是贫二代还是寒门贵子,不是你我一句话就能随便评定的,来自农村的北大才女刘媛媛参加“超级演说家”获得冠军,你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红极网络的湖南怀化90后寒门子弟姚尚坤创业五年资产超十亿元,你还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广州九尾信息科技公司CEO王锐旭自爆出身寒门,你还愿意说寒门再难出贵子?
关于那些冷门话题,好像大家都带着放大镜来看现实,人们习惯了去放大问题,习惯小题大做,习惯爆炒热门,却没有习惯有时候真的是自己的片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