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的掏粪工人正在工作,机械化的操作让他们只需要5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一个公共厕所的清掏任务。但在五十年前,掏粪工人只能背着粪筐,一桶接一桶地、挨家挨户地清理粪便。他们的工作繁重而肮脏,时传祥,就是这样的一名掏粪工,在那个年代,他是最勤奋最优秀的掏粪工人。
被人瞧不起的工作
时传祥早年的经历是苦难中国的一个缩影,1915年他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做了淘粪工。时传祥每天工作劳累,工钱少得可怜,住的地方更简陋了,十几个伙伴跟一头驴睡在一起,那时的城市清理厕所主要靠人工来做,因而产生了“掏粪工”这一行业。时传祥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粪勺挖、用粪罐提、用粪桶背、用粪车运,清理城里的粪便。
旧北京城的路非常难走,时传祥每天推着送粪的破轱辘车,由六部口到广安门,再到姚各庄、小井一带。他来回二三十里,常常是“一步三歪,步步打转”。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都要每天往返4趟。工钱则少得可怜,一个月挣不到3块银元。他们住的地方更是简陋,13个伙伴跟一头驴睡在一起,即使这样的住所还时常待不住。他们常常是吃在马路上,睡在马路上,头枕半块砖头,一条破棉裤补了又补,穿了整整8年。
工作中的时传祥 资料图
在旧中国,城里人的居家生活虽然离不开掏粪工,却又非常瞧不起这一职业。尤其是有钱人,常常把这些掏粪工蔑称为“屎壳郎”。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白眼,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
有一次,他给京城的一个大律师家掏粪,干完之后想讨口水喝,谁知那家的阔太太竟然藏起了水瓢,盖严了水缸,让女佣人拿喂猫的盆子给他盛了一点水。日伪统治时期,粪霸逼他去日本兵营掏粪。进门的时候,他因为双手推着轱辘车,无法给站岗的日本兵摘帽敬礼,被日本兵用枪托和皮靴打得遍体鳞伤。日本投降之后,城里又住了美国兵,他们开着吉普车在街道上横冲直撞,有一次竟故意撞翻了时传祥的粪车,撞伤了他的腿。
这份工作无上光荣
1952年时传祥加入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规定他们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而且想办法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运输工具。新中国给了他做人的尊严,时传祥感到了尊重与平等,对党充满感激。他竭尽全力带领环卫工人为市民服务,提出“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口号。
时传祥为了干好掏粪工作,动了不少脑筋,也付出了比常人多的辛劳。老北京平房很多,老四合院里人口密度非常大,茅坑浅,粪便常常溢出来,气味非常难闻。他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不声不响地找来砖头,把茅坑砌得高一些。
在那些年里,他几乎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有时间就到处走走看看,问问闻闻。哪里该掏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坑外多烂,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掏干扫净。茅坑里掉进了砖头瓦块,他就弯下腰去,用手一块块地拣出来。
掏粪的工作又脏又累,对于身高1.85米的山东大汉时传祥来说,同样是个重体力活。他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
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他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他以主人翁的姿态,以“搞好环境卫生,美化人民首都”为己任,肩背粪桶,走家串户,利用公休日为居民、机关和学校义务清理粪便、整修厕所。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分分内分外,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掏粪工到人大代表
时传祥的工作虽然普通,事迹却很感人,成了享誉京城的知名人物。1954年,他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时传祥当选全国劳动模范,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还被选为“群英会”主席团成员,同年被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
在1959年全国“群英会”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和总理周恩来接见了他,热情地握住他粗糙的手,询问他的工作情况。刘少奇勉励他说:“我们都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刘少奇得知他没有文化时,还特意送给他一支钢笔,鼓励他好好学文化。
1959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刘少奇与时传祥的合影,对全国从事清洁工作的劳动者都是巨大的鼓舞。时传祥很受感动,他说:“我已经干了30年的掏粪工,只要党需要,我还要再干它30年、60年!党需要我干到什么时候,我就干到什么时候。”
1964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毛主席、党中央邀请各地的劳动模范参加国庆观礼,时传祥作为北京市观礼代表团的副团长,和大家一起住进了中南海。在人民大会堂的国庆宴会上,敬爱的周总理亲自给时传祥敬酒,晚上又特意到代表的住地看望大家。1966年10月1日国庆节那天,时传祥又在天安门城楼上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1959年10月26日,刘少奇接见时传祥。资料图
时传祥无比激动。在旧社会被压在最低底层的淘粪工人,今天能有这样的幸福,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观礼归来后,他浑身是劲,除了劳动外,还满腔热情地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给他们作忆苦思甜报告,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累。
劳模精神传后人
然而,就在毛主席接见了时传祥后的一个多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时传祥的厄运也开始了。1966年底,“四人帮”鼓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冲到崇文区清洁队,强行揪斗时传祥。他们强加给时传祥的罪状有两条:一是时传祥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会时,刘少奇跟他握过手,照了像。二是因为时传祥在一个群众大会上作过忆苦思甜讲话,就说他当了某个群众组织的头头,是“工贼”。
时传祥根本没有参加任何群众组织,更不是什么群众组织的头头。清洁队的老工人、老干部谁不知道,解放后,他17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背着粪桶,穿街走巷,为了人民首都的清洁卫生终年劳累奔波。他倾注一腔热血,培养年轻一代,用自己在旧社会的苦难和新社会的幸福,给数不清的青工、学生作阶级教育的报告。
一次次的批斗、辱骂、威胁,没有压服时传祥,反而把他磨练得更坚强了。在遭受残酷迫害的严重时刻,时传祥坚强不屈,决心跟着毛主席继续革命。他牢记周总理对他的嘱咐,病重时仍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他没有文化,就请其他同受迫害的同志一字一句地念给他听。
1971年秋天,身缠重病的时传祥,终于被赶回老家山东省齐河县赵官公社大胡大队。1973年8月周恩来总理得到这一消息非常气愤,立刻指示派人把他接回北京来治疗。1974年,时传祥刚刚二十岁的小儿子时纯利扛起铁锹,进入北京使馆清洁运输管理处,成了时家第二代中第一个进入环卫行业的人。
本来一心想成为一名技术工人的时纯利却成了一名垃圾分拣工。每天蹲在垃圾堆里将各种垃圾分类、装箱,琐碎的重复中,时纯利感到一丝宽慰:“父亲可以安心了。”每个周末,时纯利来到医院看望意识已经不清醒的父亲,都会握着他的手,告诉他这一周以来队上发生的新鲜事。1975年5月19日时传祥因病去世,终年60岁。
1976年,时纯利被抽调当了一名清洁车司机。只要车一停,他不管分内分外,下车就抢着帮工人们装卸垃圾。“多做点事情心里踏实。”话不多,干活儿抢在前头,老师傅们总说,看到时纯利,就好像看到了时传祥。 1990年,从小为父亲刷粪勺的时纯利凭着实干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那一年的清明,时纯利扫墓时告诉父亲:“爸,儿子没给你丢脸。”
在胜利石油管理局滨南社区,时家第三代环卫工人--时新春每天早起到各个卫生区进行巡查,发现居民乱丢的垃圾,就随手捡起来,她踏着先辈的足迹,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我们一人脏累,却给千百万人带来个好环境,所以我们的工作很光荣。”时新春咀嚼着这句话的深意,探寻着工作的价值,“爷爷的精神真正给了我力量,很快我观念转变,又给姐妹们做思想工作,大家慢慢适应,脸上也有了笑容。”
北京龙潭公园的时传祥雕像 资料图
时新春听家人说,爷爷临终前有两个愿望,一是儿女们能接他的班,二是希望环卫系统能实现机械化。时新春没有忘记爷爷的教诲,2006年,她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特意回了一趟齐河老家,到时传祥纪念馆和爷爷的雕像合了影。
也许在时传祥的内心,平安本分地度过一生才是他真正的渴望。据说,时传祥临终前留下了两句话,一是“我对掏粪是有感情的”,二是“我惟一的一个愿望是孩子们接好我的班”。时传祥的愿望实现了,他的精神不仅在他的后人中得到继承,也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今天和今后的人们始终继承下去。 (中国青年网记者 吕夏池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