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曾用自己的感悟诠释过青春的价值:“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事实上,并非每个在校大学生都有保尔一样的青春感悟,一些大学生过着的“半堕落的生活”,他们的关键词就是娱乐、消极、放纵……
毕业于山西大学的陈志刚在校期间便对师兄师姐找工作难的际遇有所耳闻,但他着实没想到自己也会遭遇这一难题。自去年12月以来,陈志刚参加过的招聘会已不计其数,他甚至完全记不得自己究竟投过多少份简历,可除了接到屈指可数的几次不成功的面试机会外,他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吃罢散伙饭,大家各奔东西,可陈志刚和周围许多同学迄今为止工作无着落。
起初,陈志刚将原因归咎于高校盲目扩招、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等客观情况,几经反思过后才发现大学期间没有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才是自己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原因,其根源便是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状态:沉迷网络、谈恋爱、玩摇滚、睡懒觉、昼夜生活颠倒、逃课……念及于此陈志刚感觉脊背有些发凉,他告诉记者:“四年内的每个学期顶多是在考试前突击学习一阵,大一时突击时间是20天,大二是两周,大三是一周,到大四索性在考试前夜才‘抱佛脚’,而其他时间便是做我喜欢做的事。”
记者在长春、太原、北京、大连、郑州等地的高校调查发现,与陈志刚遭遇类似的大学生绝不在少数,吃喝玩乐加上蜻蜓点水般的学习已经贯穿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高校所处环境特殊,因而他们的生活堪称家长、老师、社会的“三不管区域”。
今年5月的一天上午,记者走入长春某重点高校一名大三学生的寝室,发现室内一片狼藉:地面上横七竖八的空酒瓶、随处可见的瓜子皮、两张写字台拼成的“麻将桌”和已被摸得失去光泽的麻将、书架上已蒙着厚厚一层尘土的教材、尚未关闭的电脑上显示着网络游戏、浑浊的空气中两个人正卧在床上打鼾……据了解,这不过是他们大学生活中一个“普通”的上午。
模糊的未来定位影响了现实四年的判断
日前,记者在已参加工作的2006届毕业生中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结果发现,就业较理想的人多数在大学生活期间积极主动、勤奋好学,而对工作不满意的人则恰恰相反——大多数在四年期间欠缺自我管理能力且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方面。
用人单位方面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同样经常以学习成绩和实际能力作为筛选人才的重要标准,而这两项标准恰恰是虚度大学生活的毕业生所欠缺的。山西艾迪汽车检测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光复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在招聘毕业生时,绝对倾向于成绩好的学生,对于成绩一般或差的学生我们极少会考虑。我的用人标准就是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再学习能力以及吃苦敬业精神,成绩好的学生或许不一定具备这些素质,但成绩不好的学生具备这些素质的概率肯定低于前者。”
如今很多遭遇就业门槛的毕业生通过回溯自己四年来的记忆发现,自己从一名积极向上的学生转变为“校园寄生虫”是经历了一个复杂心理转变过程的,但归根结底是他们对未来职业欠缺清晰理性的定位。吉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吕丽华认为:“所思与所行向来相互影响,因此一个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的就业前景。”
前不久,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曾随机抽取了294名本校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结果发现,有清晰的职业定位、长期生涯规划的学生几乎没有,27%的学生表示走一步算一步,没有未来的方向。
长春税务学院毕业生姜琦坦言:“生活是立体的,并不仅由某个点或面组成,我们没理由给自己定死一个方向,应该各方面都尝试、体会。我坚持认为大学生活应该不只要学习,还应该有更丰富多彩的内容,从小学学到高中,先后参加了中考高考和那些数不清的大小测验考试,难道还没学够吗?所以我尝试着使自己在每个方面都能有所表现,但实际生活中的有些事不是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生的,就是这种当初看起来很多元但实际很矛盾的定位,使我到现在还找不准自己的位置。”
高校学生的职业目标应“内外兼修”
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系主任韩伟指出:“不可否认大学期间生活状态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这不仅仅源于大学生自身缺乏对未来的清晰定位,还与多数高校职业意识教育的缺位密切相关。”他指出,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造成社会大环境显得浮躁,加上中小学教育错轨、大学教育严进宽出的教育制度体系,使得长期被“圈养”的学生一旦进入自由的大学校园便会迅速与浮躁的社会风气形成正面接触,导致一部分人生活混乱、无心学习,这种现象如不及时加以重视和解决,将使我国社会流失相当一批人才。
吉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吕丽华告诉记者:“十年寒窗苦是每个大学生入校之前的必经之路,没有人愿意轻易将这一成果荒废掉,因此建议在校学生一定要摆正心态,从大一起就应该做初步的未来职业规划,设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同时据自己所学专业和特长积极地去参加社会实践。”
如今在郑州一家外企就业的郑州大学2006届毕业生黄晋威告诉记者,自己初入大学的那一年感觉很迷茫,除了吃喝玩乐之外几乎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尤其是觉得自己平时在课堂学的东西根本不具有实用价值。“我想,这是如今许多大学生都经历过的阶段吧。”他说。
黄晋威说:“大二那年的寒假,我找了一家广告公司实习,接触了许多‘过来人’,才真正发现自己欠缺什么,也发现了大学四年的时间和空间价值所在。四年里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只是绝不限制在书本和课堂,只有不断地将在校所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未来成功之路,我也希望在校大学生们能把目光放远放宽。”
韩伟也建议,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应做到“内外兼修”,除了学生自己摆正心态积极地增加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储备外,校方也应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相关辅导,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向学生灌输职业意识,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举办就业经验交流会,提供其他就业信息等多种途径达到帮助学生就业的目的,不要过度放任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免导致人才沦为“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