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市向社会公开招聘457个清洁工引来1万余人报名,其中近三千人拥有本科学历,25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清洁工,这个在大众眼中属于低端职业的岗位竟如此炙手可热,让人唏嘘不已,但其实在现象背后是有“事业编制”的承诺在作怪。为了所谓的事业编制宁愿扫大街,笔者不禁慨叹,“编制”真的那么重要吗?跳出“编制”,争取就业主动权,才是年轻人应有的就业观。
近年来,不断出现“大学生垃圾处理工”、“大学生掏粪工”等新闻报道,有人还直言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转变,懂得从基层做起的道理。但假若抛开“事业编制”的条件,又有多少大学生肯拿起扫帚走上大街,做出这样的就业选择吗?当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不分贵贱,清洁工作也需要以知识为基础的理论和行为上的创新,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全国政协青联委员朱军表示,大学生从事掏粪工作存在优势,“可能会改变中国的掏粪现状”,从而将“使中国摆脱传统意义上的掏粪”。我们不能否认这样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观点,但是毕竟清洁工这一工种属于体力劳动力,读书读十六年甚至十九年,最后却要从事拿扫帚扫大街的劳力工作,这不只是择业观的偏差,更是直指教育资源的浪费问题。“读书无用论”应运而生,在校园里学到的知识和才能无法应用到平时工作中,早知日后要扫大街,父母又何苦含辛茹苦培养出一位位本科生、研究生呢?平心而论,做清洁工、掏粪工,大学生真的能吃得了这份苦吗,做得了这份工吗?大街需要人来扫,粪也需要人来掏,但这个人不应该是你,年轻人。
如今的就业形势的确不容乐观,能做到专业对口地就业也不是易事,谋一份职业冲着编制去本无可厚非,编制等于解决户口,等于一份有保障且稳定的工作,这对于年轻人或者其父母而言就等于是永不失业的铁饭碗。现如今的中国青年像是没有了前进的发动机,一方面父母急于把自己的物质财富留给孩子,使他们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富二代”;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心理出现偏差,不愿意吃苦却总是满腹牢骚,不付出自己的努力却一心想着得到,热衷于批评社会上的不公正,却不能着眼于提高自身能力。稳定的“编制”,收到年轻人的追捧,即使是万人竞争,也不放弃这万分之一的机会,“撞大运”成为国考、省考一族的口头禅。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中,笔者了解到不少学生即便是签到了很好的工作,也要来参加公务员考试。“万一就考中了呢”,接受采访的王姓学生直言,“签了工作也无所谓,考中了违约不去就是了。”
走向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事业编制”的光环光芒越来越耀眼,对大学生而言,做一名有“事业编制”的清洁工逐渐从迫于现实的一种被动行为过渡成为乐于接受的主动行为。联想到持续火爆的公务员考试中万人挤过独木桥的场景,笔者不禁担忧,如果中国所有年轻人都抱有这样“求稳”的想法,应缩在“编制”的保护伞中庸碌一生,没有一种“拼”和“闯”的精神,那么未来我们的社会,将如何发展进步?
与其做一个清洁工,为何不能放手一搏主动创业,年轻人的青春激情不该被埋藏。盲目崇拜编制,就像温水中的青蛙,只有提高自身能力,掌握求职的主动权,不做一个犬儒主义者,才能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青年人,请别依赖“编制”,拿出你的责任与担当,跳出“编制”,成为这个朝阳时代真正的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