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三毛还是在初三的时候,那时候因为一本《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喜欢这个名字而注意到她,那一个在生命中流浪的坚强女子。她在外国漂泊了十多年,唯一留下她的是广袤的撒哈拉。
欣赏她善良无私的个性,欣赏她短暂而温暖的爱情,欣赏她在沙漠中生如夏花般的绚烂。《撒哈拉的故事》是她和荷西的爱情,是她有生之年的巅峰之作,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意在时间的推移中慢慢沉淀。
看了很多关于她的评传、影像资料、作品,终于在她早已奔赴一场久违的约会后,慢慢触摸到她的灵魂,以及那些惊心动魄的蜕变。在《撒哈拉的故事》里那些明媚温情的故事在上个世纪就以独树一帜的姿态打动海内外中国人的心,但谁又会想到故事背后的三毛又以怎样的艰辛来维系她文字上的乐观。
只因为对撒哈拉灵魂的归属感,她和荷西在那种一无所有的情形下,在撒哈拉定居。三毛把垃圾场里捡来的轮胎做成沙发,说坐在上面像个君王;把没人要的棺材木头做成书柜,说美观大方;把坟场讨来的石雕当成宝贝供在家里……她就是有那种在物质上贫乏的像乞丐,精神上却富足的如拥有全世界的能力。只有她,义无反顾的放弃拥有的一切去追寻心中的信仰。这,也是她的魅力所在吧。
那些一点一滴从生活中攫取的故事,从开始拿起就注定了我的心在幸福中沦陷。我那么羡慕三毛随心所欲的流浪,或许骨子里对于自由也是如同她一样的渴望吧。我无法做到负债累累买下昂贵的汽车去沙漠兜风,无法做到到处跑去看撒哈拉女人洗澡,无法理喻各种巫咒和灵魂的对话,还有还有那么多无法做到。大概因为自己怯懦于种种,所以佩服她的勇敢,欣赏她的洒脱,倾慕她的率真随性。这样的人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更何况她用富有三毛气息的文字写出来。
也许是因为三毛对沙漠的痴迷,撒哈拉对于我也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好想去看看三毛说的热情又吝啬的撒哈拉威,撒哈拉里住着破旧帐篷却快乐的土著,还有在贫瘠土地上经久不息的生机勃勃。
但愿有那么一天,我能从撒哈拉的土地上因为三毛的存在而有家乡的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