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他努力的学习,考上全省最好的的中学,从山里走了出去,带着梦想与希望,成为了村里唯一一个大学生;十年后,他各方的联系,找到山沟原来的母校,从外面赶了回来,带着队友和物资,成为了村里孩子和家长口中的马老师。
乡是一方热土
家乡是宁夏固原市西吉镇白崖乡的一个村落,叫做窑儿湾,这里的景色美的像一幅丹青,这里居住的都是回民,村民分布的很散,零落到最远的孩子需要翻过两座山走近两个小时来到村里唯一的小学。小的时候,他要天不亮就起床,怀揣着馍馍,沿着河走一个半小时到学校,农忙的时候,他要请了假,跟着大人爬上山顶,在驴子都站不住的坡上碎土,种麦子、土豆等作物,收麦的时候,山坡上近乎垂直分布的麦子涂黄一片片的山野,他要拿着镰刀,和大人一起去割麦子。从山里到乡里,要沿着河走三个小时,翻过两座山,那是他看到的最繁华的地方。很小他就明白,好好学习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他很刻苦,后来,他考了出去,家里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从山里搬到了乡里。搬出去的时候,他跟在爸妈身边,回头看了很久。
我有一个梦想
为了生计,家在乡里开了一家小饭馆,一个暑假,饭馆来了一批大学生,吃饭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是来支教的,那时的他看到了这些哥哥姐姐,心底里生出无限的羡慕,同时有了一个想法:我要考大学,然后回到村里,没有人比我更了解孩子们需要什么,我要给孩子们讲课,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东西,让他们也走出去。自此,这个想法一直激励着他不断地学习,最终考到了青岛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父子同心
大学的第一个假期,一个晚上,家里谈起支教的事情,做了十多年村支书的父亲对他说“咱虽然搬出来了,但不能忘了家乡父老,行的话,就找几个同学回来,村里肯定欢迎,一切都支持,只要肯来。”第二年的暑假,他带着由八个人自发组成的激流支教队辗转60小时,倒了6次车后,回到了那一排静伫在山沟里的土坯房。
苦中作乐
八名大学生的到来让整个山村沸腾了,“马克俊(他父亲)的儿子带回来了八个娃子,都是大学生,来给娃娃们上课的~~~”很快,因为大雨而倒坍的围墙和有着破旧的课桌的学校门口围满了村民,还有七八个将小小的身子卡在校门铁栏杆的孩子,好奇的打量着他们,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队员们的吃住问题很快就解决了,不用睡课桌和吃野菜,校长马思功和村干部们的热情让队员们受宠若惊。他放下了心里的担忧,来之前,他仔细的想了很久,山里很危险,怎样才能照顾好大家,别出什么事情,不知道大家能不能适应家乡的生活,村里的条件确实困难,他只能尽量为大家争取,。从出发到现在,他一直都睡不好,担心会出什么问题。校舍里没有电,他不顾危险,爬上墙头,为队员们接起了电;校舍里没有厨具,他跑到村民家里,借了很多户人家,为同学们找来厨具;校舍里没有粉笔,他和队友们研制粉笔,用煤灰压实,放在扑克牌里用火烤实;没有信号,他就背着电脑和手机,爬上山头寻找信号。每一个困难,他都会帮大家解决好。队员们的体谅和支持让他感到很开心。简陋的土方里传出的,一直是大家的欢笑声,“超级大厨”成为了每个人“出山”的目标,“宅男”“宅女”成为了他们的口头禅,每一次开饭都“惊天动地”,四个人的“标间”两个人的“总统套房”还有火车上的“硬卧”,没有一个人有丝毫的抱怨,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珍惜。艰苦改变不了信念,快乐酝酿出奇迹。
风雨之后现彩虹
开课之后的第一天来了25个孩子,第二天有43个孩子,每个孩子都要送到家里,这就意味着,来回近三个小时的山路。他对地形相对熟悉,送孩子的任务自然落在他的身上。第二天,送孩子回家的路上,天空变了颜色,他们加快了脚步,将每个孩子送到家就急忙往回赶,没有信号的山里,无法通知到其他人,为了不让队友们担心,他顶着大雨往回赶,一个小时后,他看到了校门口打着伞等他的队友,心里瞬间满满的都是感动,凉风吹过来,他下意识的打了一个喷嚏,这才意识到,全身都在向下滴水,天将近黑的时候,他坐在屋里,喝了感冒药,外面的乌云散开了,天空中出现了双虹。雨后的山里空气更加清新,夕阳透出的光照亮了山峰,橙色的山顶晕出无限的温暖,八个人站在屋檐下,用心记录着如此美丽的风景。
他叫马振福,他们的队伍是激流实践队,他们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他们带着英语、书法、历史、地理、安全防震、舞蹈、音乐、科学等共13门课回到家乡,为孩子们带去外界的信息,让他们看到另一个世界。他想做的,就是将自己当初走出去的梦想传递给他们,让更多的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然后回来,造福家乡,这是另一个梦想,当梦想有了起点,有了传承,时间会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