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尽所能,玩课桌文化,降大学生素质。
现如今,这已是各大高校的普遍现象。据调查,在大学教室里,只有11.5%的课桌是干净的,大学生中经常在课桌上涂写或刻画者占2.3%,曾有写画行为者占23.7%。
溯源“课桌文化”,普遍认为是当年鲁迅先生在课桌上刻下的“早”字,从此课桌文化便经久不衰。研究课桌文化的人一般都把鲁迅先生尊称为“课桌文化创始人”。自鲁迅先生以来,课桌文化在各个方面迅速蔓延,一发不可收拾。
然而,与其将它说为是对“课桌文化”的传承,不如说是盲目模仿。鲁迅先生刻‘早’,目的是勉励自己上课不迟到,不负己望,他做到了。
而现如今的“课桌文化“,不过是学生发表个人情感和不满的平台。“人生理想、叛逆课堂、空虚迷惑、考试小抄”这就是他们刻下的文化。“课桌文化”也因此被他们从褒义词变本换质,成为名副其实的贬义词,同时也被他们利用成了破坏公物的借口。
那么,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文化群体的一部分,接受过各类形式的高等教育,代表着最先进的文化知识潮流,该如何对待“课桌文化”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态度,批判继承前人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我们应该剖析其内涵,“课桌文化”的精华在于内涵,即其创始人的自勉精神,而其表意与“厕所文化”大同小异,不值得我们提倡。
踏铃而至,造第二饭堂,坏教学楼环境。
食堂乃第一饭堂。而,教室除了履行上课职能,还有第二职能——充当第二饭堂。
在大学,一日三餐的习惯渐被丢弃,取而代之的是“宅”,所谓的宅就是蜗居寝室,校门不出,舍门不迈。即使是要上课,也是伴着铃声匆匆而至,还不忘绕道食堂,买份早餐,在我们的第二饭堂慢慢享用。
也因为如此,教室卫生岌岌可危。大一时,班级负责晚自修的教室卫生,据各小组和卫生委员反应,一个星期之中,除了双休,每一天教室的垃圾量都可以装满一个垃圾桶,都是塑料袋、塑料杯,外加没有吃完的事物。这些残羹剩物被随意丢弃在教室地面,课桌内和桌面。而这种现象得直接受害者就是清理者,炎炎夏日,剩食的气味常常令他们作呕。
再者,这些垃圾的堆放,让宿舍楼的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严重时还吸引了蚊子、苍蝇等易传播疾病的虫子。
自本学期来,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对这一方面的管理也加大了力量,强化了措施,每天上课的时间点都有小红帽在楼道入口监督。此现象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跟“课桌文化”一样,“第二食堂”也可以归为“厕所文化“一类,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严格摒弃的。作为文化群体的一部分,即使不要监督,我们也应该积极贯彻学校的整改方针,配合学校工作,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美丽的菁菁校园。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祈愿明天的校园弃腐朽之风,展校园雄姿。变“课桌文化”为“课桌文明”,“第二食堂”为“学习之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