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央出台多项三农政策,保障农民的生活。然而这些政策有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好、农民的日常又是怎样的呢?为此,青岛农业大学三农学会社会实践莱芜队从1月7日起,在莱芜市南通香峪村展开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农学与植保学院学生记者随行。
准备充分,方能成功
调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题的选择、调研的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谨慎的考虑。经过多天观察和思考,小队的调研委员制定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果树种植与新农村建设。南通香峪村身处“蜜桃之乡”,有着大批桃树,村民在桃树种植方面存在着诸多疑惑与难题。而新农村建设是社会热点,同样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调研委员强调了细节问题,并希望队员能据此展开深入调查。队长王依惠将所有人分成五组,组内明确分工,采取入户、入田走访的形式。每天一早,各组就按既定路线出发。
桃树种植是门学问
南通香峪村的大多数村民家中都种着桃树,而桃子也是大多人的主要收入,所以桃树种植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村民的经济状况。通过走访调研,队员们发现了一些问题。病虫害是植物栽培期间经常遇到的情况,像落叶病等一直困扰着村民,他们也只能靠打打药、定期更换桃树这些方法来对付。基本上所有村民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来配农药,很少有人真正按照配方。而且经常是哪种好用就用哪种,缺乏相关科学规范。一位村民说道,“农业频道我也看过,但他说的太科学了,我办不到啊。”假药在村内也比较猖獗,但一般村民买到假药之后都只是自认倒霉,不会去要求赔偿。
卖桃也需卖得好
“蜜桃之乡”这一美誉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南通香峪村产的桃子个大味甜,受到了各地桃贩的追捧,就连东北的桃贩也不远千里来村中收桃,当地的桃子基本不愁卖。但据了解,村民一般都是在家中等人来收桃,只有几户人家会把桃子带到城区市场去卖。如此被动的买卖使村民的利润缩了不少水。而合作社这一形式在这片区域并未得到推广,人们的合作意识也不高。“一个人干方便,挣了就是自己的,一起干太麻烦了。”
新农村,我有梦
虽然并不太富裕,生活条件也比较简陋,村民还是觉得自己的生活不错。“你看这里有山有水,环境也好。”医保政策让村民很是满意。一人一年只需交80元,药品零差价、门诊报销50%、住院费报销90%,这些都让村民连连称赞。但村民也有所憧憬。村子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周围为数不多的几所学校都没有食堂,不太方便。而且村中有不少山林,由于地形原因,无法在山林上使用机器,他们希望能发明出小型机器。“我们这里是山区,要是能像美国那样用大机器多好。”
通过两天的调研,队员们走遍了全村各处,与村民们亲切交谈。此番调研收获颇丰,得到的成功让队员们都激动不已。不仅锻炼了大家的实践能力,更拉近了队员与农民、与这片土地的距离,学到了许多纸张无法体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