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下乡已经成为近年来社会上的热点现象,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农村带来新鲜活力。1月6日至12日,青岛农业大学三农学会莱芜队来到了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汶源街道办事处南通香峪村,进行为期一周的志愿支农活动。
前进,一条曲折的道路
被誉为“蜜桃之乡”的南通香峪村种植大量桃树以此作为主要经济来源。村里发展落后,基础设施匮乏,交通也相当闭塞,只有一条公路可通往外界。村民的生活单调乏味,在农闲之时只能看看电视或邻里间聊聊天。我们即将要奔赴这个桃源之地。
队伍于4日晚从学校出发,在城阳火车站乘坐火车到淄博,抵达时已是深夜,一行人就在队长王依惠的家中暂住一晚。原本只住着五个人的房子里突然多了十四个人,顿时变得拥挤起来。
次日清晨,队伍便坐上通往南峪村的长途汽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辗转颠簸,队伍终于到达。午饭后的第一次会议,王依惠向大家介绍了未来一周的工作安排,强调了支农纪律。她希望通过这次下乡,能够磨练队员的性格,培养节俭习惯,“把特点变成优点”,做好这次志愿服务工作。我们便根据志愿服务计划开展服务项目。
宣传,要让他们知道我们
要想在村里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就要把宣传做到位。宣传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经过实地考察及对当地村民的询问,小队决定将已写好的两份大字报贴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然而事先准备好的胶带并不适用于当地的墙面,队员只好硬着头皮向周围的村民借。一听是支农队员有困难了,村民马上拿出家中的浆糊来。贴好大字报后,一行人又来到村委大院,利用广播把信息扩散到全村。前面两个阶段结束后,最重要的入户宣传就开始了。队长王依惠将队员分成5组,每组按照既定路线出发。大多数村民对下乡的大学生们表示支持与欢迎。
在走访中有两位老者深深的触动着我们
拧惯了水龙头的人们,孰不知大山中吃水的艰辛,年逾八十的老奶奶行动不便,平日用的水都靠五十多岁的女儿去打。水井离老人家很远,要走很久的山路,两人年纪都大了,打水成了大难题。队员们得知该情况后二话不说,立即提桶帮老人去打水,直到将两个大水桶装满。村里有一条河,河西岸住着许多老人,经常三五个爷爷奶奶的聚在一起拉拉家常,到唯独一个老奶奶在我们的眼中是孤独的,敏锐的洞察感和需要感驱使我们走近了她,老奶奶是军属,家里只有一个人,无依无靠。好心的邻居经常帮她打点水,但平常却没有人陪她说说话,每天都是一成不变的坐在门口的台阶上,一坐就是一天。当对员们握着她的手,陪她拉家常时,苍老的面孔上略显凹陷的眼睛慢慢湿润,眼泪流了下来。“我每天都是一个人,没有人搭理我,他们都嫌我,都躲着我,你们不嫌我脏,你们真是好孩子。”此刻的我们,也眼眶红润。村中不乏留守老人、鳏寡孤独者,他们需要温暖,况且这种温暖不仅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上的,并且是长久的!
调研,走访获得一手资料
因为村子交通和信息相对闭塞,村民与外界缺乏沟通,村子里的很多情况都不为外人所知,为此村民的致富之路相对单一,村子发展多年无重大突破,为探求发展之机。为此,莱芜队的队员们依据村子特点,制定了果树种植、新农村建设等几个主题,在村子里开展走访调研。调研依然采取分组的形式,组内明确分工,商量好各项事宜。
通过走访队员了解到,病虫害是植物栽培期间经常遇到的难题,像落叶病等一直困扰着村民,他们也只能靠打打药、定期更换桃树这些方法来对付。关于农药的使用,基本上所有村民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来配农药,很少有人真正按照配方。而且经常是哪种好用就用哪种,缺乏相关科学规范。一位村民说道,“农业频道我也看过,但他说的太科学了,也没人定期来指导指导,光看电视上的,我记不大住也办不到啊。”
由于祖祖辈辈都种桃积累了一些经验,再加上自然条适宜桃子生长,因此,“蜜桃之乡”这一美誉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南通香峪村产的桃子个大味甜,受到了各地桃贩的追捧,就连东北的桃贩也不远千里来村中收桃,当地的桃子基本不愁卖。但据了解,村民一般都是在家中等人来收桃,只有几户人家会把桃子带到城区市场去卖。如此被动的买卖使村民的利润缩了不少水。而合作社这一形式在这片区域并未得到推广,人们的合作意识也不高。“一个人干方便,挣了就是自己的,一起干太麻烦了。”一个村民这样说道。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峪村虽然并不富裕,生活条件也比较简陋,村民还是很知足的。“你看这里有山有水,环境也好。”医保政策让村民很是满意。一人一年只需交80元,药品零差价、门诊报销50%、住院费报销90%,这些都让村民连连称赞。但村民也有所憧憬。村子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周围为数不多的几所学校都没有食堂,不太方便。而且村中有不少山林,由于地形原因,无法在山林上使用机器,他们希望能发明出小型机器。“我们这里是山区,要是能像美国那样用大机器多好。”
支教,给孩子们一片希望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教育问题是国家头等大事。而贫困山区的教育资源匮乏,满足不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南通香峪村只有一所小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也只有八九十个学生。孩子们在小小的教室里上课,在小小的操场上玩耍。因为孩子们马上就要考试了,支农队员们决定每晚放学后,在村中空间的房间里为孩子们辅导功课。支教分为小学班和初中班,队员们依据自身的学习经验,针对每个孩子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心辅导。有时,孩子们的作业题也会难倒队员。发生这种事时,大家就会互相帮助,一起商量着解决出来,以保证支教的质量。一次,为了一道初中数学题,队里的两个男生在房间里做了半个多小时,绞尽脑汁,反复讨论。一直到当天支教结束、大家都开始吃晚饭时,他们俩还在思考者怎样才是最简便的解法。低年级的小学生做完作业比较早,队员们就准备好小故事,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课本外的东西。
当队员们从小学外的路上经过时,操场上的小朋友纷纷跑到栅栏旁,开心地朝教过他们的小老师们挥手。这是对支教队员们最大的感谢与回馈。
老人,关爱从未停止
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饱经风霜的他们理应获得大家的尊重与爱护。南通香峪村的老人比例较高,青年人基本都外出打工了,经常是老人独守空房。走访期间两位老人的生活状态更是督促我们要为老人做些事!他们需要温暖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上的,且是长久的!
小队的正好有我们学生记者参为此大家决定为村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拍摄寿星照。照片是定格瞬间留住美好成为永恒的载体,队员们希望借“长寿健康”之意,在春节来临之际,给老人们带去祝福,让他们在日后翻看时,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温暖。通过前几日的走访,队员们基本了解了全村老人的分布情况。在熟悉村中地形的队员带领下,寿星照拍摄小组开始了他们的工作。大多数老人在得知来意后都十分激动。来到一对年逾古稀的老夫妻家中时,老奶奶脸上洋溢着笑容:“我早就想拍一张了,就是没得拍。”看到老伴的扣子没有系,她细心地帮他系好,还吩咐他去换条好看的裤子,“这糟老头子,拍照那不得弄好看点。”有些地方的路错综复杂,一不小心就会失去方向。有位好心的老大爷一路领着我们,把他家周围的几户老人都走了个遍。等到照片冲洗好后,队员们会挨家挨户地送予老人,与他们分享那一刻的喜悦。
莱芜钢城区汶源街道敬老院内有四十多名老人。在这里,他们有合理规范的时间安排,以及彼此的陪伴。但人到晚年,都想看到儿孙满堂的样子。当得知队员们要带来一场文艺表演时,老人们都搬出板凳,到空地上整齐地坐着,等待表演。在《支农队队歌》的开场下,演出正式开始。无论是动听的歌曲,还是轻松的小品,都获得了老人们热烈的掌声。有位老爷爷还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一幕幕。虽然时间短暂,准备也不够充分,但敬老院之行让老人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在亲情日渐淡薄的时代,队长王依惠希望大家依然能保持这样一颗充满孝的心。
文艺,大家一起来跳舞
文艺在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没有文艺的生活就缺少了相当大的生活情趣。南通香峪村的上百名妇女每晚都会在村委大院前的空地上跳广场舞,但还刚刚起步。下乡之前,队员们利用在校的空闲时间排练了几支广场舞,希望对村民的文艺生活有所帮助。
队员们每晚都去广场上教村民跳。两名跳得最好的队员在前方领舞,其他人则分布在村民中间。村里妇女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每次教学时,村民们都十分认真。有的村民站在后面,看不到前方队员,就赶紧让附近的队员再教教他,生怕有什么动作没有学到位。而队员们也很有耐心,一个动作反复教上十几遍都不嫌烦。“阿姨,这个动作要这样做,腿要往前伸。”经过一周的教学,村民们学习了两支新的广场舞。最后一晚,村民们随着队伍一起回到家中,一路唱着歌,歌声飘荡在村子上空。阿姨们每天都兴致勃勃的学舞蹈,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在大联欢上大展舞技!
大联欢,最后一日的欢乐
按照惯例,莱芜小队在最后一天举行主题为“文艺律动新农村,中国梦建通香峪”的文艺联欢会,为村民奉上一场视觉盛宴。文艺委员早早就开始做前期准备,大家也踊跃地报节目,文艺委员根据各方面因素做出相应改动,最终确定出一份完整的节目单。在随后的几天里,队员们利用空闲时间积极排练,力求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队员们把前期的宣传工作做好后,提前一个小时来到村委大院做准备。在栅栏上贴好毛笔书写的横幅,调试音响与麦克风。演出吸引了大批村民前来观看,在两位精心装扮过的主持人饱满的声音中开始了。一首男女反串的《纤夫的爱》引得村民笑声不断。演唱的男生做出的各种娇羞动作以及两人之间的互动总是引发村民的笑点。随后的小品、朗诵、歌曲等都得到了大家毫不吝啬的掌声。小队在之前还联系了附近四个村,于今天进行广场舞交流会。各村都精挑细选出一支优秀的队伍,为大家带来苦练多日的舞蹈。
很多老人就那么站在旁边观看节目,队员见状赶忙跑去搬来椅子,让老人们能够坐着看节目。有位老奶奶一个人坐在那里,几个队员就过去陪她一起边聊边看。结束的时候,老奶奶与他们挥手告别,“你们就放心吧,我很好。你们走了我还会怪想你们的。”演出到最后,很多村民因为天气寒冷都回家了,此时,整个小队的合唱曲目才刚刚开始。而跳完舞的阿姨们却一直在大家身边,微笑着为大家鼓掌,直到唱完最后一句。
晚上,村里的妇女主任为大家准备了包饺子的材料,几位村民与队员们一起包饺子。“现在年轻人会这样擀皮的人不多了,这小姑娘手真巧。”在阵阵欢笑与交谈声中,两大盆面都包成了饺子。妇女主任和几位村民留下来,和队员们一起吃饺子。“我包了一个面团在里面,谁吃到就有好运!”晚饭过后,队长王依惠和几名队员,端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来到帮助过大家的村民家中,亲手送给他们,希望他们能与我们一起品尝这顿温暖的饭。
离别的时刻总是有泪水的参与。与村民分开的时候,队里的女生忍不住哭了出来。村民们面对我们则是无尽的笑容,嘴里还挂着几句“谢谢你们,我们会想你们的,你们好好学习,有空再来玩!。”
此次我们学生记者跟随三农学会莱芜小分队参与了此次下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与队友们一起收获了调研资料,还感受到了几层群众的暖暖真情,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镜头下故事的重量!中国农村土地面积占全国领土的57.59%,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0.32%。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应该重视农村、尊重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让共同富裕不再是中国的梦!大学生下乡虽不能改变农村生产发展的实际,但当他们尽最大的努力,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一些新的生活方式,一些外面的声音,让一成不变的农村生活有一丝接触新鲜美好事物的机会,这就有了价值!当一群喧嚣都市的孩子走进山林走进质朴,拉近自己和土地的距离,学习到了一些纸张无法体现的东西,这就有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