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高三时苦尽甘来奋斗的日子吗?相信那时的你,最需要的就是励志与祝福。
作为过来人,你会觉得,几句温馨的话语,几个激扬的动作,几张真挚的笑脸,就是对学弟学妹们最好的鼓励,但在“@东莞2012高考励志微电影剧组”看来,这远远不够。
他们刚刚走入象牙塔。回望一年前的生活,他们决定给即将踏上征途的勇士们以不一样的力量。
这是一部微电影。一个曾经成绩平平的学生高考中奋起直追,考上了心仪的高校,而这又完全真实。昨天,主创人员说,他们希望用故事代替话语,打动观众。
缘起
受师兄创作的励志短片启发
詹子麟,微电影的发起人,1年前还是东莞一中的高三年级学生。昨天,他告诉记者,当距离高考还剩不到百日的时候,本校2010届部分毕业生发起制作了一段满是祝福、励志的视频,在学校内播放。
据詹子麟介绍,这部名为《高考咋嘛,湿湿碎啦!50位大学生给高考生无限力量》的短片,制作时联动了2010届毕业于东莞一中的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省内院校的学生,个中寄语让人非常感动。“我记得这部片子在一中首映的时候,有些女同学还感动得哭了起来。”
“这部片子在一中首映之后我就想,等我毕业以后,能不能也做这样一部片子,送给下一届的师弟师妹?”
片子的网络热播坚定了詹子麟的决心。到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就读后,詹子麟开始筹备此事。他找来毕业于光明中学的同届好友张亦康,又辗转找到毕业于东莞高级中学的师姐王嘉馨等人一起创作。
拍摄
取材于真实故事 让师弟师妹产生共鸣
在詹子麟的口中,这部还未出世的微电影打娘胎里就与众不同。前天晚上8时38分,他们的官方微博“@东莞2012高考励志微电影剧组”正式上线。网友可以在这里了解到故事梗概、主要服务群体以及拍摄进度等与微电影有关的内容。他们也不忘在这里发布剧照。
不过,詹子麟说,开个官方微博算不上最大的创新。作为编剧,他只想刻画一个人物:这个人直到高考前都成绩平平,却在最后一役中考入理想的大学。
詹子麟说,这不是根据戏剧冲突需要而打造的情节,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以我的一个铁哥们为蓝本,把他在高三这一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展现出来。真实,才容易让师弟师妹们产生共鸣。”
说干就干。几个人,几份复印的剧本,一部单反,从2月5日开始,他们为了十多分钟的电影连续折腾了3天。按照计划,他们今天将到东莞一中取景,与从官方微博上招募来的若干名2011届高三毕业生一起录制少许祝福与鼓励的话语。除此之外,他们还将到北京,到主演所在的学校取景。
观点
希望能给备战高考的学弟学妹们树立榜样
据了解,这部电影的很多场次都要在东莞一中取景,而剧组也得到校方的支持。
昨天下午,记者就此采访了东莞一中校长卢旭昌。他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尚未见到这部微电影,也不知道学生们会拍成什么样,“但是前两天有高三的学生向校方申请称,有往届校友想在学校拍些场景,我当时就答应了。”
卢旭昌说,往届的同学毕业后对母校仍有感情,回学校来给学弟学妹做鼓励、送祝福,这个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卢旭昌在表达对这部微电影的期许时说,他希望微电影首先保持正确导向,然后较为真实地反映主人公由成绩平平到考上心仪高校的奋斗历程,以此给备战高考的学弟学妹们树立榜样,达到励志的效果。
对于学生们拍励志微电影的做法,光明中学负责宣传工作的胡彬老师表示,他以前看过一部类似的学生自拍电影,感觉总体上不错,但内容上有些瑕疵,比如一些抱怨、恶搞的内容。“所以,如果学生们想将这部电影拿到学校来放映,还是要小范围地先请部分老师看看,这是必要的。既然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学校和老师当然要考虑电影对广大学生影响。”
此外,对于剧组成员希望借这部微电影宣传东莞中学生、大学生的优良形象,胡老师认为,学生们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值得肯定,令人佩服。
网友说法
希望电影能记录真实生活
自从2月6日晚上线后,“@东莞2012高考励志微电影剧组”的人气开始提升。随着该微博不断发布新内容,网友们关注和支持的力度也随之不断增加。
“@黄裕东”就在评论中称,希望看到不一样的东西。“纪录真实、角度创新就是价值。”“@黄玉玉玉敏”则号召:“大家得闲就返去帮帮手啦!祝福高三!”
剧组也不忘在此提出“微需求”。今天,他们将在东莞一中取景,需要12位2011届高中毕业生参与拍摄;另外,他们还需要2名演员,分别扮演宿舍管理员和教师。昨天,詹子麟还向记者提到,剧组目前急需苹果一体机等后期制作设备,希望有条件的网友@“@东莞2012高考励志微电影剧组”,支持他们。
窘境:赞助没拉到只能自掏腰包
詹子麟说,张亦康是微电影的制片人,可直到现在,张亦康还没为剧组拉到赞助。用常用一点的词来说,剧组所有成员都是“零片酬”。他看着张亦康,语带调侃地说:“没办法,我们只能自掏腰包。”
期望:距高考百日倒数前夕上映
据悉,很快这部片子即将进入后期制作。詹子麟告诉记者,与去年一样,他们希望这部微电影能在距高考百日倒数前夕上映。他早就想好了首映之地:“希望是在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