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互不相识,即便在同一所学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院系让我们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交集,是三下乡,是湖北师范学院青山湖畔实践队,这个队伍使19颗年轻的心走在了一起,我们的相聚只为一个梦想,我们的相聚让三下乡送服务的道路不再彷徨。7月7日,我们背上行囊出发了,坐上小巴车,在经历3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之后,我们来到了位于黄石西北部的还地桥镇,这里丘陵环绕,没有车水马龙、没有灯红酒绿;一切显得平静,寂静中还带着些许的古朴。没有大型商超、没有饭店;清一色的建筑让人不禁觉得有些单调。我们的住所被安排在了镇上中学的寝室里,没有空调、没有热水、上下通铺,这样的住宿条件在当地的学校已经算是最好的了,想想接下来要在这里展开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活动,队员们不禁顿生抱怨。但抱怨归抱怨,活动还得继续,大家收拾好疲倦的心情,开始了接下来的工作。
活动前两天,我们的任务是进行团队活动宣传和社会调查,此次我们进行的是农村家庭农场经营现状的调查,队员们分别对农民、家庭农场所有者、政府农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访谈调查。为了获得调查的第一手资料,队员们一天得步行至各村,走上二三十里的泥巴路,热了就在树下歇歇,渴了就喝点山泉水。面对高温,面对语言不通、受访者的拒绝与不解,队员们没有放弃。令我们感动的是,走访到有些村,热心的农民看着我们大热天的还在外面跑,会喊我们进屋歇歇,还给我们送上西瓜,这样的事每天都会遇到,感动之余我们也渐渐地在改变对这里初来时的陌生与不适应。
图:队员在进行社会调查
第三天,我们在人口集散较多的红光村村委会门前设点,进行法律宣传、义务支教与家电维修活动。村委会也给予了我们志愿活动很大的支持,为我们提供桌椅和教室。当他们听说我们这些天到当地以来,一直没有找到地方吃饭,他们还替我们找到可以做饭的地方。当地文化站听说了我们到当地做三下乡志愿服务,也联系到我们,邀请我们参与到他们的送文化下乡纳凉晚会的彩排中去,出几个节目。就这样,我们便开始了更为忙碌的三下乡生活,慢慢地我们渐消了对当前条件的抱怨,开始享受三下乡的过程。
白天,法律宣传组的队员忙着为前来咨询的村民解答法律困惑,尽管我们都是学生,所学知识有限,但是能帮到他们,让他们知道生活中还有法律作为维权的武器,我们仍感到十分快乐和欣慰。
图:队员们在接受村民咨询
在村委会的教室里,33个萌娃让我们的支教老师有点hold不住,由于农忙,很多家长将孩子送了过来,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强,尽管第一次接触英语这一门课程,但在我们支教老师的带动下,大家举手十分踊跃。支教老师们上午教授英语,下午则会对孩子进行暑期课业辅导。这些天孩子们早上和下午放学都来得特别早,我们的支教老师常常放弃休息的时间照看这帮可爱的孩子们。
图:支教队员为孩子辅导功课
小师傅,你来看看这个电饭锅哪里坏了”,“小师傅这个电风扇修好后我什么时候来拿”。面对村民们不断送来的坏损家用电器,队员们一边忙着编号做故障记录,一边进行着忙碌的修理,一整上午,顾不上喝口水,手上沾满黑黢黢的机油与灰尘。这些天还地桥的天气很热,每天附近都有许多村民送电器前来修理,不到两天,带来的电容全部用光,为了活动的开展,不得不再次购置一批电容。
图:维修队员紧张地进行着修理工作
厨房及餐厅是我们做活动之外唯一能休息一会的地方,也是我们各显身手的地方,虽然大家平时在家都不怎么做饭。但轮到我们自己下厨时,大家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俗话说众口难调,但是19个人的大锅饭,做起来也不简单。有的帮摘菜,有的帮忙洗菜,有的负责切,还有的给主厨打下手学着做菜,每天由不同的主厨掌勺,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把饭做好,上桌便马上一扫而光。
图:队员们自己下厨做饭
晚上回到住宿的地方开完交流会,大家又忙活起来为文化站演出做排练,手语舞《感恩的心》,小品《上楼》,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等。大家各显身手,不亦乐乎。
图:参加文化站的送文化下乡汇演
15号,时离别的日子,大家互留了联系方式,拍合影。没有人会想到一周会如此快地过去,仿佛昨天刚来,今天就要离开,但唯一不同的是,三下乡使我们在送服务下乡的过程中收获了友谊,珍藏了一份独家的记忆。
图:三下乡结束后队员们一起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