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上午,山东大学政管萃英实践团队一行三位同学,来到了云南省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刘凤英老师对队员们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活动前期,本队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联系并确定了访谈主题。十时,在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访谈正式开始。采访人钱榛先就目前昆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向刘老师提出了疑问,刘老师向我们介绍,目前主要采取常规性传承活动和集中大型展示活动这两种传承方式。首先是常规性传承活动,第一方面主要通过非遗进校园,在中小学开设由传承人亲自讲授的非遗课程;第二方面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传习馆来进行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其中展示馆是通过实物的展出,而传习馆是由传承人现场展示进行活态传承;第三是传承人带徒传承,非遗保护中心每年会对传承人的传承工作进行考核。其次是集中大型的展示活动,主要于每年文化遗产日期间在全省各地集中举办非遗展示传承活动。随后,采访人龙菲就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活动的宣传效果及在保护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进行了提问,刘老师说,非遗活动的宣传效果目前还未达到工作人员的预期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首先,由于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距离甚远,实现切实有效的传承是很困难的,目前能够以非遗传承作为职业的人也为数不多,所以后继乏人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其次,虽然政府对非遗传承人进行补助支持,但实际上补助并不彻底,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后期市场和体系。采访人杨通提出,目前有很多其他部门机构都在借助非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问到刘老师对此的看法。刘老师说,现在确实存在浅层次的“非遗热”,国家对于非遗保护提出的方针是“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弘扬”,有宏观的法律法规,但在合理利用的实施方面并没有具体全面的细则。除了重视像非遗保护中心这样有针对性的专业保护传承机构外,还应健全配套的市场来合理开发利用非遗资源,尤其应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非遗工作的未来是向数字化发展,国家已经进行试点推行,给非遗项目建立完整的数字档案,充分利用高速发展的网络平台,通过声像文字等形式更广泛有效直观地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对非遗保护针对性机构的参访,使队员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情况有了清晰的把握,对于接下来需要加强改进的方面有了准确的认识,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非遗的保护传承需要政府各个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完善整体系统健全监督机制,使非遗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同时同学们也发出倡议,倡导大家更多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让非遗更好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