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5点17分,90岁高龄的杨振宁缓步走向台前,弯下腰,俯身倾听台下学生的提问。这动人的一幕感染了在场的师生,他们向杨振宁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当天的曾宪梓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过道上、讲台前全都坐满了学生。讲座3点半开始,不到两点,就有学生在曾宪梓报告厅外排队等候。“我们就是想来听一听大师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启迪自己的人生。想来听的人太多了,怕来晚了进不去了。”目睹大师风采,争与大师对话,成为所有听讲座的学子心中的一个愿望。
在两个小时的报告里,杨振宁回顾了他青少年时期在西南联大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在美国芝加哥大学、IAS研究所、普林斯顿大学等地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并辅以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总结了自己开展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宝贵经验。他还为师生们的学习和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同学们表示,这些建议让自己受益匪浅,为自己的学习和科研带来了新的启迪。
农学院的王同学说:虽然自己和杨振宁的专业不同,但是杨振宁所讲的很多东西都对自己有所启发。比如,杨振宁提到的“直觉与课本知识相冲突时是最好的学习机会”,自己作为一名农院的学生对此深有体会,“我们现在在学习中可能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记一些背一些东西,听了杨老师的教诲,我觉得我们可能更需要一个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措施的过程,虽然得出的结论或许与书中的不同,甚至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但这种探索和纠正的过程对于自己来讲也是一种提高。”
经管院大一学生郭斯华说:“我对杨老师提出的‘渗透性学习’概念印象尤为深刻,领会到了生活中处处可学习,不必拘泥于形式!”郭斯华表示,名家论坛拉近了学生和名家们的距离,原来想象的杨振宁很遥远很伟大,今天才发现其实他是个很平易近人的老人,“尤其是杨老弯腰听同学们的提问,太让我感动了,今天零距离地目睹了大师的风范”。希望名家论坛能多请这样的名家来学校,以更好地让同学们开拓视野,启迪人生。
农业信息化专业的研究生孙周亭表示,杨振宁教授严谨的科学精神、执着的研究劲头、注重与别人合作等,都让自己深受启发。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将会更加尊重身边的同学,加强与他们的学术沟通与讨论,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岳安志已经是博士三年级了,他是在过道上听完了报告。“杨老谈到的那几点对研究工作的建议对我很有启发,给我自己的研究工作也提供了启示,我们应善于与他人讨论交流,同时在研究工作中要学会从现象去探讨理论,而不能全是结合理论去研究现象。”
经管学院大三的张同学认为,从报告中感受到了杨振宁的沉稳、有耐心和亲和力。虽然自己和杨振宁院士所处的领域不同,但这些朴素的哲理也让自己收获很多。杨振宁介绍了国外的学术氛围,让自己对于学术有了新的看法,虽然经管类的学科以实务居多,但自己有兴趣向学术方向发展,希望杨院士所讲述的科研氛围和科研思路可以影响更多像自己一样的科研新生力量,从而能够让新生力量为推动中国科研的发展尽一份力。
同学们表示,名家论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和大师名人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希望学校所邀请到的大师能够包含更广泛的领域,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等,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启迪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