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支教队走进学生家庭开展家访活动
下课铃声穿过山区小学简陋的教室屋顶,在山谷中回荡的时候,孩子们涌出教室,从破旧的木门中解放出来,便成群结队的踏上了他们艰苦的回家路途。放学路上依旧是愉快雀跃的模样,但不同于平常的,孩子们多了几分兴奋激动,不可避免的也多了几分拘谨——有“老师”要去家里了。
7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同心圆”蜗牛支教队踏上了前往贵州支教的旅程,蜗牛支教队队员从山东青岛出发前往贵州贵阳,辗转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几省,再经过几次转车最终抵达目的地,共耗时两天两夜,终于于29日下午抵达支教目的地——贵州毕节大方县猫场镇尚志小学,并正式开展暑期支教活动。
在几天的支教课程以后,蜗牛支教队为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些孩子们,跟尚志小学的校长龙尚志商讨之后,决定有选择性地挑一些孩子们进行家访。在跟老师大体了解所有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后,队员们经过筛选后初步确定了名单。8月2日,家访正式开始进行。
坎坷的上学之路
山里的学校极度匮乏,孩子们想上学,崎岖的山路成了他们上学的第一个障碍。令队员们气喘吁吁的这段路程,孩子们早已当成家常便饭。尚志小学的孩子们主要来源于附近的两个寨子——大山和大土,从时间上看,这两个寨子中最近的人家离学校就有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弯弯的山路绕过山脚,攀过山顶,又到山脚……孩子们是翻山越岭来上学的,这话一点也不夸张。窄窄的山路,穿过一片片玉米地,穿过茂密的草丛和树丛,也跨过高山上的陡坡和悬崖……这里每一寸土地,都记录下了孩子们和苍耳、和枯枝、和倒刺嬉戏过的足迹。
附图:队员和孩子在回家路上
沉重的家庭负担
超生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是个严重的现象。队员们跟着五年级的郭琳琳回到家中,家里一共有八个兄弟姐妹。父母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只剩孩子们的奶奶照看着一群年纪尚小的孩子们。八个孩子挤在一间破损的小木屋里,空间对于这些正在上学或者即将迈入学堂的孩子们来说异常的狭小。而一个家庭要供这么多孩子上学,所承担的经济压力不容小觑。而在这个村落里,有五、六个孩子的家庭并不罕见,正是因为孩子很多,本来拮据的家庭更是要节衣缩食,生活过得愈发困难,可谓难上加难。
附图:郭琳琳和她的弟弟妹妹
孩子们撑起家庭的一片天
陈林五兄妹有些兴奋地领着自己的“老师”回到家里,热情地招呼着。直到母亲从田里背着一大筐豆角回家后,五个孩子才默默地走开了。等再看的时候,哥哥陈林已经去山里打猪草了,二姐在猪圈门口,已经架锅烧火煮猪食了;三姐在门口的菜地里忙活,而刚刚一年级的妹妹陈雪带着最小的弟弟打扫家里和门口的空地。交谈时,老实木讷的母亲告诉队员们,父亲去年出了事故,盖新居和治病都欠了不少钱,所以现在迫不得已外出打工,而且由于身体原因挣钱也不如其他人,家里只剩她照顾几个孩子。所幸孩子们个个伶俐懂事,不但在学校成绩优异,在家里还能分担很大一部分家务和农活。当提到自己的孩子时,这个不善言谈的农村妇女眼里满是晶莹的光辉。
附图:陈琳正在帮妈妈做饭
再穷不能穷教育
“我们苦一点没有关系,关键是不能断了孩子以后的生计”。操着一口十分不熟练的普通话,张倩的父亲,这个识字不多的庄稼人坚定地对我们说到。四年级的张倩是家里的第一个女儿,还有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当支教队员来到家中,看到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不禁对在学校表现优异的张倩产生了一定的担忧。“女孩子读书没有用”的思想在山村里毕竟还是存在的,何况张倩还有两个弟弟——也将迈入学堂的两个男孩子。然而,当问及孩子上学的打算时,父亲看看一边正在生活做饭的女儿,接着明确地表示了他对女儿读书的支持,不论家里的玉米是否有好收成,不论家里唯一一头的母猪能生几个崽子——不论爹娘有多苦有多累,在学习这方面,只要孩子努力,孩子愿意,他们就算拼死拼活,也要让孩子们上学。像张倩爸爸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尽管与外面的世界相隔很远,他们依然认识到:文化能改变命运,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们的教育。
附图:正在跟家长了解情况的支教队员
一个星期以来,蜗牛支教队跟孩子们一起走过漫长而崎岖的山路,看过山头渐渐下沉的太阳,听过树林里永不停歇的鸟鸣——他们离孩子的家近了一步,离孩子的内心也更近了一步。通过走访近三十个孩子的家庭,“蜗牛们”也能感同身受,逐渐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给他们上课的同时刻下也能与他们更好的交流,从精神上更好的关爱这群孩子。除此以外,蜗牛支教队此行带来了总金额1500元的助学金,预计资助成绩优异、家庭困难的学生5到8人。不管以什么方式,蜗牛支教队都希望能够真正地帮助到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同时,也希望社会上有更多关心山区儿童的爱心人士,共同为山区儿童的现在做出一份努力,为孩子们的明天做出一点贡献。
文:谭涛/张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