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网
首页 关于我们 实用范文 毕业论文 高校新闻 社会实践 校园文学 祝福许愿 同学网 站内搜索 会员中心 会员申请
当前位置:  大学生网首页  >>  高校快讯  >>  山东科技大学电子学院打造高水平育人平台

山东科技大学电子学院打造高水平育人平台

来源☆作者:山东科技大学 信永华发布时间:2015-01-12点击率:943

山东科技大学电子学院全称电子通信与物理学院,是专门从事电子信息、通信、物理学等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单位,始建于2013年12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锐学院。

这样一个新建学院,一年来捷报频传:郭银景、曾庆田、白培瑞、高洁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青年教师陈达获山东省物理讲课比赛第1名、华东地区物理青年教师比赛二等奖;学院2014年发表SCI论文31篇,新进教师苗泉首次在享有盛誉的高水平期刊naturephotonics上发表论文;配备3D打印等设备、逾400余平方米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训中心建成,学生在各类创新大赛中不断崭获佳绩……全院上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岁末年初,记者带着好奇,采访了电子学院。

新建学院如何统一全院人的思想?如何凝聚起共同创业的力量?如何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面对记者的提问,学院的书记、院长们总是沉默一段时间再回答。

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些深层次的问题现在总结还嫌早了些,但“统一思想、凝神聚力”自然是决胜千里的不二法宝。学院成立伊始,诸多认识亟待统一,诸多工作亟待开展,学院开展了“建设我们的新学院”大讨论,开展了“我为学院建设做贡献”活动,开展了把培养、关爱学生落在实处的 “教师联系学生宿舍活动”,同时结合学校组织的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全院师生把个人的发展、个人前途与学院发展结合起来,凝聚共同的发展理想和目标。

有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人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在采访中,学院领导谈得最多的是人才问题,是队伍建设问题。校党委书记袁俊平在全校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事业的兴衰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只有拥有了人才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电子学院深谙个中三昧,他们集中各方智慧资源,着力搭建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连续出台5项管理制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计划管理办法》《青年教师教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暂行办法》《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杰出青年科技人才支持与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稳定和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规范性,长效性,将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青年教师教学拔尖人才和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并重培养和扶持。依据制度,评选出6个“优秀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6位 “青年教师教学拔尖人才”和“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并有1个团队入选校级团队,4人入选校级 “杰青”,1人入选青岛市首批创新领军人才计划。科学的制度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保证了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稳步提高。

电子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格局,构建了以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优秀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规划、教学拔尖人才和杰出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计划、骨干教师国内外访问学者研修计划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人才稳定与培养体系,加强了“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先后派出高洁、滕升华、陈达、张玉萍、郭银景等8人赴国外访学,张会云、王鹏等4人赴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或科研院所访学。邀请国内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专家作学术交流,聘请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徐文胜、上海交大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张亚非为兼职教授,承办大型学术会议……电子学院为人才服务的理念和方式也是可圈可点的。学院建立了领导联系制度、参事制度,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或通讯联系等方式,加强沟通交流,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协调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学院开展“温暖工程”,把维护好教工利益,把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贯穿到各项工作中。交谈中,院领导关于职工的情况“如数家珍”,随口念叨着 “谁家父母生病了”“谁家孩子小需要照顾”“谁家夫妻两地生活有困难”……把“人”放在心上,把“情”揉到里头,把“温暖”送到家里。

创新的步伐总是和着继承的旋律,电子学院很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人才培养上,老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督、导结合,“听课”“评教”相结合,推行“教学观摩法”。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学方法、练技能、修师德,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如全国教学名师王世范对青年教师陈达“一对一”辅导,“手把手”传授,上课听,下课评,优点是什么,问题在哪,及时互通交流;青年教师苗泉,一进校就有老教师王守海对接,两人业务上是师徒,生活中是挚友;通信工程系老教师王卓鹏带领颜斌、梁泉泉、郝建军等一批年轻教师,创建了通信工程专业留学生全英语授课教学团队……在实践中识才,在实践中用才,在实践中育才。电子学院鼓励教师立足讲台做奉献,倡导教师把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积极构建教学、科研互动平台,有效整合资源,把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以科研反哺教学。学院借助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太赫兹实验室开展光电检测方面的研究,研制的大功率激光器应用于应用物理专业本科生的近代物理实验;陈达老师的光电功能薄膜材料研究,成为物理系科研促进教学的重要内容;物理系研制的“无线数据传输转动惯量实验仪”应用于本科生大学物理实验;2013届本科生毕业课题有65%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此举既锻炼了教师,也培养了学生,为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提升提供了体验式、开放性、多元化的新模式。

“电子学院班子年轻,教师队伍充满活力,是个充满希望的学院。”这是中科院院士、学院名誉院长刘盛纲的评价,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记者采访到的,仅仅是学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部分内容,还有许多他们正在做和准备做的,比如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有人说电子学院是初生牛犊。而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越来越感觉到电子学院像一个新装了强劲引擎的汽车,一起步,便能感觉到绵绵不绝的澎湃动力。学院负责人说:我们是个新学院,但学院的根基是有着63年办学历史的学校,整合了过去理学院、信电学院和信息学院的优秀师资和资源,同时又不断地补充着新生的力量。学院有一批“国家级”的特色专业、品牌课程、教学团队,拥有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多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平台,同时又有一批省级品牌专业、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等等。而今,在新的形势下,高校间、学院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乱花迷眼,学院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但是,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人才这个根本,就一定能打造起高水平的育人平台,加快追赶一流学院的步伐。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好!欢迎您欣赏这篇文章,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很美或很有用,请点击以上按钮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