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网
首页 关于我们 实用范文 毕业论文 高校新闻 社会实践 校园文学 祝福许愿 同学网 站内搜索 会员中心 会员申请
当前位置:  大学生网首页  >>  真情记录  >>  不待扬鞭自奋蹄

不待扬鞭自奋蹄

来源☆作者:井冈山大学 文/黄雯娇 图/郭素珍发布时间:2015-04-15点击率:5408

——记井冈山大学后勤刊物指导老师汪冬莲     

 不待扬鞭自奋蹄

多次获评全国高校后勤系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获评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外宣先进个人,后勤优秀党员与优秀员工……她,就是井冈山大学后勤集团办公室文秘,《后勤服务报》执行主编汪冬莲。这位曾经的纺织女工,是怎样成长为一名高校后勤的优秀员工?这位工资不高的外聘员工,又是如何做到爱井大、爱后勤像爱自己的家一样呢? 

※好学上进,励志的典范※

1987年高考失利,处在7个兄弟姐妹的家庭里,汪冬莲打消了复读念头。不久后考入江西省吉安市棉麻纺织厂,成为了一名挡车女工。尽管每天面临的是高强度的三班倒,但她在工作之余,仍勤于练笔。几年后通过竞聘进入厂办上班,从此告别了机声隆隆的车间,有了更多写作的时间与机会。为提升个人的写作水平,她还参加了自学考试,成为南昌大学新闻专业专科自考毕业生。

2003年1月2日,汪冬莲通过应聘成为了原井冈山师院后勤服务中心(现为井冈山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办公室的文秘兼《后勤服务报》的执行主编,从此一干就是十二年。

以前是自己投稿,现在是参与办报,汪冬莲深感压力之大。为办好该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水平,她经常到学校图书馆借来大量新闻专业书籍,不断加强业务学习。2006年暑期,她主动联系在井冈山报下属的吉安晚报实习,每天跟着晚报编辑老师在采编平台学习采编实务,下车间看大样,对样稿进行最后的修改……在编辑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近两个月的学习,她的采编技能有了较大提高。此外,她还于2012年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被井大人文学院新闻本科专业录取。她经常与新闻班大学生一道上课,还经常借大学生的专业书复印,认真学习新闻摄影、采访与写作等专业知识。12新闻班学生王学胜记住了常来听课的汪冬莲,“从未见过如此好学的老师,她还常和我们学生一起交流探讨,让我心生敬佩。”

※爱岗尽职,敬业的楷模※

汪冬莲的工作内容,涵盖后勤行政与党务的日常工作及档案管理、网站管理、办报办刊和服务督导等,这其中耗费她最多心血的便是《后勤服务报》。

汪冬莲不会忘记来学校后勤上班的第一天,时任办公室主任兼《后勤服务报》主编的李韵华老师对她说:“你除了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外,还要接手办好《后勤服务报》。这是一份属于后勤人自己的刊物,后勤人太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精神家园。”从此,她开始了忙碌的办报工作,并全身心投入其中:采访、写稿、编辑、排版……至今仍乐此不疲。她觉得:尽管《后勤服务报》只是一份普通的校内刊物,还需要不断完善与充实,但它却是后勤人自己的报纸,它的主角永远是平凡的后勤人,因此没有理由懈怠,也没有理由不全力以赴。十二年来,汪冬莲跑工地,钻泵房,进食堂,下宿舍……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下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点点滴滴,将镜头更多地对准那些默默奉献的后勤人,不断挖掘井大后勤人的美。

除了自己参与写稿、拍照,汪冬莲还要带好一支学生记者队伍。为帮助学生提高采写水平,汪冬莲倾注了大量心血,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学生。而《后勤服务报》有了学生记者的参与,特别是她联系安排学生记者暑期去井冈山报或吉安晚报实习后,《后勤服务报》的来稿质量与办报质量不断提高。十二年来,汪冬莲先后培养了一百多名学生记者(编辑),《后勤服务报》记者李泽浩还被评为“2011年江西省十大校媒之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都有学生因为考研、学业紧张等原因而离开后勤,但她仍以满腔热情,继续培养新人。多年来,她不但通过后勤集团宣传平台及时发布新闻动态,还积极向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青年网、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等大网站投稿,积极宣传我校后勤。由于后勤外宣工作成效显著,集团6次获评全国高校后勤系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1次获评江西省高校后勤系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次获评学校对外新闻宣传先进单位。

《后勤服务报》至今共出版82期,汪冬莲参与编辑了其中的78期。从2013年开始,她还承担了后勤集团的另一份刊物《学生之家》杂志的编审工作。“汪老师工作兢兢业业,对工作始终充满热情,总是尽心尽力。尤其是在后勤宣传方面可谓牺牲了太多的时间,周末也常常留在办公室忙碌;在报纸和杂志编辑工作方面更是非常严谨。”集团副总经理陈京平告诉记者。多年来,汪冬莲亲自带学生记者赴市区参与每期报纸的排版;而每期报纸出来,她也总是亲自参与分发。

汪冬莲在用心办好学校后勤报刊的同时,对文秘的本职工作同样认真负责。十二年来,她参与了后勤各种会议的记录,参与了后勤大量的文件、材料的起草工作,参与了后勤的档案整理和网站管理,还参与了后勤服务督导工作,积极反馈师生意见。她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还带病工作。因为爱井大,爱后勤,她还于2006年放弃了已考上的《吉安广播电视报》记者(编辑)工作,而选择继续留在学校后勤。2012年冬,在学校接受省党建工作评估前的那段时间里,她经常加班加点,在办公室整理、完善各种党建材料。

尽管汪冬莲所做的各项工作琐碎繁杂,但她仍用心对待,并尽力做好。多年来,集团非常重视综治管理、党建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在接受学校检查时,集团各项工作的完备资料、整齐的档案,常常受到学校的好评。后勤集团还荣获了吉安市委授予的“吉安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获评“第四批江西省高校示范性党员活动室”。这些荣誉,离不开汪冬莲的努力付出,她本人也被学校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这也是学校首次将此项荣誉颁发给一位外聘员工。

※乐于助人,爱心的使者※

汪冬莲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热心为别人排忧解难,关爱他人,让很多人感动不已。

对后勤的学生记者,汪冬莲不但在新闻采写方面认真指导,还经常与他们谈心,同时在生活上也给予关爱。有学生摔伤或生病了,她提着水果食品去宿舍看望学生;有学生忙得忘记吃饭就直接去后勤开会或参加活动,她知道后会悄悄给学生带来可口的饭菜;有北方的学生无意中透露怕冷,她悄然给学生买来保暖鞋、暖手器等……在众多学生记者眼中,汪老师就像自己的妈妈般给人温暖。

汪冬莲不但关爱后勤学生记者,对其他学生同样如此。对在采访中认识的贫困学子总是嘘寒问暖,给他送去温暖的毛衣与外套,每逢过节,还送上自家的粽子、月饼等糕点。对在驾考培训时认识的一位即将毕业的患有抑郁症的男生,经常主动与他交流,并邀请他参加后勤记者毕业欢送会。会上他还与其他学生记者参与现场互动游戏。事后这位学生给汪冬莲发来短信,感谢汪老师的帮助,让他逐渐走出阴影。

集团有位叫郭正妧的清洁工和汪冬莲一直相处很好。郭正妧的丈夫病逝后,在井大读书的儿子精神状态不佳。郭正妧愁得不行,于是找到汪冬莲,希望她能开导儿子。汪冬莲欣然应允,经常与他儿子聊天,并介绍学生记者给他认识,编辑部有什么集体活动也邀请他参加,后来又帮他联系了一份校内勤工助学的工作。终于不负有心人,郭正妧的儿子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公职教师。

这些年来,后勤的记者们都知道,汪冬莲经常带他们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为老人送上祝福与欢乐。所有的感动,都在默默地温暖着这些需要帮助的人。

08级后勤记者朱欢大学毕业三年多,一直没有时间回母校看看。他说如果有一天重回井大,汪冬莲是他一定要拜访的一位老师。“虽然汪老师没有站在三尺讲台授课,但是她所教会我的东西却不亚于每一位大学老师。耳濡目染之间,我明白了什么叫做谦虚,什么叫做敬业,什么叫做低调。我也努力去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而这些品质让我从初出社会到成为一名职场人,一直受益匪浅。我们常说,后勤即‘人后的辛勤’,汪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后勤人。”

十二年来,汪冬莲一路风雨兼程,衣带渐宽终不悔;她用善良的心,执着的笔,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记者;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十余年如一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时光匆匆,带走了她年轻的岁月,但留下了她对后勤最真诚的心。白驹过隙,那眼角的皱纹不只是岁月的痕迹,也是时光留给她最美的勋章。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好!欢迎您欣赏这篇文章,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很美或很有用,请点击以上按钮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吧!      
    [上一篇]  致永不逝去的风景
    [下一篇]   从何处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