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重要机构,现今博物馆数量迅速增加,然而世界上半数以上的博物馆历史不超过50年,构建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良性循环成为重要课题。
近日,“调研山东”社会调查活动“博韵 万象——关于不同规模博物馆面临的公众需求与期望及其发展前景”调研团队前往山东博物馆进行实地调查访谈活动。
团队成员共选取了六个展馆为主要对象进行细致考察,在被省博丰富精美展品吸引的同时,不忘初衷,对馆内展品陈列顺序、展牌介绍内容、馆内基础设施等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与分析。各成员分工明确,迅速对省博展馆形成了较为深刻的整体认知。下午,同学们找到了省博负责人孙老师进行了近一小时的交流。孙老师首先对我们的策划书与问卷给予了高度肯定,他特别指出,我们的策划书与其他同类相比甚是用心,思路想法也特别好;接着对我们提出的疑问给予了详细耐心的解答。
对于博物馆应如何吸引更多公众的问题,孙老师指出应从四个基本方面着手——
1、建筑本身。建筑自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或新奇或宏伟或精巧的建筑本身就可以吸引大批游客。这与我们问卷得出的结论不谋而合。
2、基础设施。用以满足参观者需求的馆内基础设施是对一个公共场所的基本要求,只有给参观者提供优质的基础服务,才能留住参观者,才能继续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优质的参观体验。
3、展品。博物馆所举办的各种展览要做到吸引人眼球,但并不是追求吸引所有人的眼球。每个人的兴趣点皆有所不同,因而不同的展馆有着不同的目标人群。正确的做法是:设置不同的展览亮点,涵盖不同的范围,以达到吸引大量游客的目的。
4、活动。博物馆经常举办自然教室、孔子学堂、知识讲座等活动,每个活动都有固定受众,吸引特定人群,也可以达到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到博物馆中的目的。
孙老师精炼的回答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为我们的调研带来了极大帮助。回答之余,孙老师不忘通过询问我们姓名籍贯等方式与我们畅聊来减轻我们的紧张感,展现了一个耐心和蔼同时不失严谨认真态度的智者形象。
此外,孙老师还为我们解答了关于省博宣传方式、人工讲解设定、客户群及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给博物馆带来的影响改变等问题,并结合现今政策、社会背景、自身认识等更为全面深刻地向我们介绍了博物馆发展这一大课题。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希望省博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依然能坚守自己的传统职责,并作为文化传承的媒介,践行国际博协主席针对现今博物馆所提出的要求:尊重人们讲述自己文化历程的故事的权利,尊重人们为形成他们自己社区和民族的东西赋予意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