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科院出版的《2012北京文化蓝皮书》显示,仅有一成的人每年进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的次数超过五次,在这公众文化知识的需求变化与博物馆体制变革的关键期,泉城这座拥有丰厚悠久文化积淀的博物馆之城又该何去何从?
为此,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展开了“博韵▪万象——关于不同规模博物馆面临的公众需求与期望及其发展前景”专题调研活动,自7月11日起,历时7天,于济南市六个城区发放了近1000份问卷,走访了十余所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旨在探明济南市各个博物馆的现状以及公众对于博物馆的诉求。
问卷分析显示,每年去博物馆五次以上的群众仅占到了7%,更是有25%的人选择了“没去过博物馆”这一选项,而绝大多数人选择“每年2次以下”,这与《北京文化蓝皮书》的数据结果基本一致。对于喜欢的展示方式,排位第一的为“实物展示”,其次是“场景复原”,而“图片及文字”及“互动类多媒体”则不占优势。“举办知识竞赛”与“增加文化节等活动”被认为是博物馆最好的吸引市民参与的方式。而对于网上虚拟博物馆,94%的群众表示对其没有兴趣,或有兴趣但不知如何登陆因而从未使用过,反映出有关博物馆对网上虚拟博物馆宣传力度不足、建设尚不完善的问题。市民们还希望增加动、植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等园囿性的自然博物馆,通史、断代史、地方史、专史等历史类博物馆,花灯、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等文化艺术类博物馆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专题型博物馆,这对于济南市现存的博物馆体系不失为一个全新的改革方向。
而在为期四天的博物馆实地考察中,调研团队走进山东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战役纪念馆、蔡公时纪念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十余所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访谈。考察中我们发现,大型博物馆的展区设计较为完善,而小型博物馆则有很大欠缺;小型博物馆大多没有设置无障碍通道、休息区等设施;触摸屏等多媒体展示方式在小型博物馆中很少配备或配备但基本不开启。采访表明,一些专题型博物馆由于其是企业的附属,并不长期开放,仅预约才能进入;大型博物馆虽有宣传活动但仍然受到媒体重视程度的限制;而另外一些免费开放的小型国有博物馆则由于其管理运营状况不与资金来源挂钩,基本不作出对外宣传,这就导致了许多市民对这些博物馆处于不了解甚至连名字从未听闻的状况,这是否反而有违免费开放的初衷?此外,博物馆所能提供的讲解服务也同样受到限制,仅预约者能够享受讲解服务或博物馆仅在固定时间段提供讲解。
博物馆运营与监管体制仍需进一步改革,在政府拨款的前提下保证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而不丧失动力,并适当加大对博物馆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博物馆管理者应当增强服务意识,完善馆内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具备承担提高公众文化素质责任的自觉,积极开办文体活动,举办临时展,从而吸引大众通过参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同时,媒体也应当加强对博物馆展示活动的社会宣传,营造出“崇文尚学”的氛围。
浅谈济南市博物馆现状与发展方向来源☆作者:文/马尧发布时间:2015-08-19点击率:48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