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有“茶圣”之称的陆羽在他的巨著《茶经》里对茶做出了这样的定义。经常听老人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已经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作为北方茶叶最大的种植基地,山东省内有着三个主要的茶种:崂山茶,日照绿和海青茶。或许相比于其他两种茶叶,由于品牌宣传不够和地理位置原因,“海青茶”的名字对于大家来说有些许陌生。然而,作为北茶一派乃至整个中国茶叶体系的新贵,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发展过程后,凭借着“茶汁浓、叶片厚、小米汤、豌豆香”的特点,海青茶逐渐在激烈的茶业市场中闯出了一片天地。
由于海青茶“地处高者为最佳”的特点,海青镇北面的北山便成了海青茶最好的种植场所。这里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属温带季风气候,土壤颗粒较均匀,粘粒含量低,非常适宜茶叶生长。而且此处远离交通要道,没有任何“工业三废”污染源,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因此,北山成为了山东省北茶科研中心命名的青岛地区唯一的“北茶科研基地”。近日,中国石油大学文学院茶韵实践队的成员们慕名来此,将对海青茶叶的历史和采摘过程进行认真地探寻。
在海青镇下车之后,实践队一行人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路向着董家洼北山一路前行,在道路两侧的山林看起来不免有些单调,但也正是如此让漫山的茶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北山的山脚下,漫山遍野的茶园就如进行一场竞高比赛一样,争相往北山最高的地方种植,以至于在北山最高的山顶上如果仔细观察还能看到几棵油绿茶树的影子。由于路途遥远,虽然队员们很早就已经出发了,但赶到这里时,大部分茶农已经在茶商那里排队等待收购了。实践队的几个队员走过去跟茶农们攀谈起来。“你们来晚了啊,大家天天四点多就已经来这里采了,现在日头这么毒,大部分人都回去了。”一位茶商说道。“茶商们现在就得来收,茶叶从采摘到炒成成品必须要在当天完成。否则茶叶的口感就会丧失。”海青镇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厂有几百家,基本上每一家工厂都可以完全实现机械化生产,足可以见到海青茶业的发展程度。每天的七点钟左右茶商们就会陆陆续续地前来收购。队员们又和茶农们聊了起来。“有些时候采的茶没人买,不过今年都能卖出去,就是价格不高。夏天一般都这个样子。春天的时候茶叶能卖几百块,夏天就只能卖几块。”一位老奶奶说,她已经67岁高龄了,仍然过来采茶。由于冬春气温低,茶树生长慢,又因为日照时间长,春茶养分充足,质量上乘,因此价格偏高。“今年收成不错,但是卖的太贱了呦!一斤茶叶才三块钱一斤。”据一位伯伯介绍,他种植茶叶已经有接近二十年了,村里大部分人也都是从那时候起在政府的引领下开始种植茶叶的。如今,伯伯家的茶园已经有了十几亩。“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会,还是政府引导我们集体种植的,茶树长了三年才开始采,一直采到现在。”
海青茶原属安徽祁门槠叶群体品种之一,1966年引入海青镇。经过多次改良和创新,海青茶的耐寒性已经大大提高了。“大约在几周前就开始采摘了,新茶采摘的部分主要是一芽一叶,一周左右又可以长出新芽新叶。”海青镇双河村一位村民介绍,到6月中旬,茶叶有半个月左右的休眠期,之后又可以继续采摘,采摘将持续到10月。
实践队进一步前行,来到了茶园里。陆羽有言:“(茶)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为了保证茶叶的质量,大部分茶园都是露天的。不过由于北方冬天比较寒冷,一些茶园还是搭建了简易大棚,冬天一过便拆了下去。时值酷暑,烈日当头,虽然茶叶的香气可以让队员们感到些许惬意,但火辣辣的日头还是让每个人觉得无精打采。大部分茶农已经回去了,但仍有几位村民依然在干劲十足地采摘,队员们赶紧过去向他们讨教采摘经验,兴高采烈地帮着茶农们采摘茶叶。可是手忙脚乱地采了一会儿,实践队每一个队员都忙出了一身汗,可是七八个人加一起都没有茶农俩个人采得多,不由得边擦着汗边感叹:采茶不是看上去那么轻松啊!旁边的茶农王大伯安慰笑着说,我们采茶都多少年了,手快不必说,天这么热我们都已经晒习惯了,带个草帽能干一天呢!不懂茶的人喝着茶叶觉得苦,哪知这苦是农民采茶的苦!喝惯了茶叶的人觉得茶叶香,那是知道了农民心里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