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是山,面前是海。一浪推着一浪,拍打在岸上,将沙土带走又还回,“哗哗”的浪水仿佛唱着那支勾人心魂的歌谣“……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飘流四方。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
在乐清市四面环海的西门岛上,对于土生土长的岛民来说,海,无疑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几乎每个人都是黝黑黝黑的皮肤,他们啼哭着和着翻滚的海浪出生,由渔船陪伴着被时间刻下生活的烙印,在咸腥的海风里看着夕阳没入大海。
西门岛居民靠海吃海,职业分布以渔民为主,以养殖、捕鱼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作为国家海洋特别保护区的西门岛滩涂湿地总面积为2.8万亩,有缢蛏、泥蚶、彩虹明樱蛤、珠带拟蟹守螺等37种岩礁性生物和92种泥滩生物。海岛总离不开海鲜,西门岛的蛏子、瓜子蛤等贝壳类、蝤蠓养殖远近闻名。于是,当地渔民因地制宜,养殖、捕捉虾蟹鱼蛤,到镇上买卖海鲜,增加收入。
除了海,有能耕种土地的岛民也会种植水稻、水果等,自给或拿出去卖。通常在初夏五月底到六月初第一期水稻收成后,岛民就将稻田整地、筑埂,引水入田,移植菱角种苗。
许多时候,都是男人外出捕鱼,女人干点零活,在家带带孩子,做些家务。
收网回来,男人修补修补渔网,为之后的出海做好准备。女人挑拣整理收来的鱼虾,一家人方能聚在一起聊聊天。
这位老奶奶的孩子都外出工作,正忙着编织垫子。她告诉记者,自己只能通过平常编织一些垫子和出海捕鱼来维持生计。由于长期的编织垫子,她的脊椎和肩膀时常感觉酸痛,而且年龄增长腿脚也不方便,但还是需要出海捕鱼来填补收入。“我们这种老年人的生活苦啊!只能靠自己自己赚钱啊,这种活做久了肩膀那就一直都好酸,坐的时间长了还会很痛。”
由于许多青壮年迫于生计纷纷外出务工、经商,或是在长江口捕鳗苗,目前岛上居住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像那位奶奶一样,有不少老人、妇女在捕鱼之余,替一些厂家做些手工活补贴家用。而这些工作往往单调、量大且报酬低微。
自西门岛跨海大桥通车以来,来岛上观光、尝海鲜的游客逐渐增多。一部分岛民嗅到了商机,酒楼、海鲜大排档、观海楼等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在海边矗立起来。
捕鱼、养殖、耕作,生活固然辛苦。但岛民们也不忘偷个乐,闲时邀好友打会麻将,傍晚坐在坝上吹吹海风聊聊天,亦有些中年妇女自发在一起跳跳舞。
伴着月亮升起,在梦乡里等待迎接新的一天。
蔡玲 等/摄 童灵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