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5日是第33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了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弘扬雷锋精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3月15日上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质量检测与管理系质量学社在郑东新区CBD如意湖广场开展了“穹顶之下,舌尖之上”——3.15食品安全公益宣传活动。
上午8:00,志愿者已经到达活动场地, 拉条幅、搬桌子、挂海报等一番忙碌后,活动拉开了序幕。此次活动主要围绕“走进防霾食品”、“远离塑化剂”、“你被‘山寨’了吗”等当前食品安全的热点问题开展,同时还有“辨别山寨食品”和“食品安全知识有奖竞猜”两个环节。
日前,由前央视记者柴静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再次引发了广大民众对雾霾的关注,许多商家也打出防霾食品的概念。食品是否真有防霾功能?本次活动中,志愿者用实物演示法向民众讲解,防霾食品实质上多是清肺食品,并介绍了常见清肺食品如梨、木耳、银耳等食品品质优劣的辨别技巧、每日推荐摄入量等知识,并提醒市民雾霾天气出门最好戴口罩,呼吁市民从自身做起,抗击雾霾。
活动中,志愿者身着用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制成的服饰,用行为艺术吸引市民关注塑化剂的危害。并发放宣传手册,向市民讲解生活中塑化剂的来源、危害、国标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等,还科普了食品包装上PE、PP等标志的含义。
琳琅满目的食品中,山寨食品也随处可见,在“你被‘山寨’了吗?”环节中,志愿者向市民们展示了多种的山寨食品包装,如:模仿“康师傅”方便面的“康帅博”、模仿“可比克”薯条的“可比特”、模仿“百事可乐”的“白事可乐”等,警示市民注意辨别,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
在食品安全现场检测环节中,志愿者用实物现场演示了腐竹、蜂蜜等常见食品品质优劣真伪的辨别方法。
活动现场还设了有奖竞猜环节,“抽提竞答、套圈领奖”的形式,向市民们传播食品质量安全知识。
直观独特的活动形式吸引了来来往往的市民参与其中:上至六七十岁老人下至五六岁孩童,参与者更是来自各行各业:环卫工、学生、教师、白领等。其中的武汉某高校教授赵老师热情参与了有奖竞猜,称赞活动办的很有意义,有生动的形式让大家了解到食品禁忌与防霾知识,并深切慨叹雾霾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一位李女士说:“这个活动办的好,老百姓就缺这些知识,很感谢你们举办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希望此类公益活动多办、勤办,活动内容更丰富,比如多提供一些生活小常识,小妙招。如果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那就更好了。”